找到相关内容7772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生死的省思 —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

    说法与究竟的解答,诸如:创造说﹑自然发生说﹑唯心论﹑唯物论﹑进化论﹑缘起论﹑永生说﹑轮回说……等等,不一而足。可是对芸芸众生而言,科技文明的进展,社会环境的与时推移,以及民俗文化的积习,不但使得现世「...

    慧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4581389.html
  • 台湾佛教四大道场的经营与转型── 佛光山、慈济、法鼓山、中台山

      星云法师首先在台湾运用经营「百货公司」的手法来促销佛光山,二十余年来获致空前的辉煌成果。同时,他撷取现代消费文明的「精华」,利用普遍参与原则和分期付款的方式,让许多信众得以共同参与开山建寺的功德...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781720.html
  • 敦煌边塞诗歌综论

    悠久的文明历史。《白龙堆咏》:   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鸣。势疑天毂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跻刃不平。更寻掊井处,时见白龙行。此处“白龙堆”,研究者多认为是指敦煌城南的鸣沙山。就诗中描写的内容看...

    胡大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3081884.html
  • 朱子所理解的佛教思想──以心性意涵与修持工夫为讨论中心

    初版。   祝瑞开主编,《宋明思想和中华文明》,上海市:学林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邓克铭,《宋代理概念之开展》,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儒家思想方面   (...

    黄莹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0482075.html
  • 学佛回忆录(四)

    供养人的小浮雕,都很精致,这些证明了这一文明古国艺术的高超。鹿野苑之得名,经典上解释为是古代养鹿的地方,现在也划出一块土地,围着成群的鹿,真是名符其实的鹿苑了。不过后来去朝圣的人,都见不到一只鹿,也许...

    朱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4382387.html
  • 当代藏传佛教在国外

    自己的著作一生有360余种,涉及各个领域,其中有关藏学研究的论著百余种,闻名于国际藏学界的有《西藏的宗教》、《超越喜马拉雅的古代文明》 等七、八种。他死后至今国际藏学界还无人替代他的领导地位。   ...衔接起来。他认为,藏传佛教的文明足以应付西方社会中的问题,通过静坐和了解哲理,藏传佛教会真正进入人类生活。他说,这是一个藏传佛教传播到西方去的极好时机,西方有好多受苦的心灵,也许因为身体的享受太多了。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150782812.html
  • 136幅水陆画介绍

     “北岳恒山君姓伏讳通萌,头建五炁晨玉冠,衣黑锦飞裙,披玄文明光之裘,带交灵紫绶,乘玄霞飞轮,北岳仙官十二人,悉乘飞龟手把五色华幡。”   八十三、秘藏法宝主执群龙娑竭罗龙王众   娑竭罗为梵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1003583753.html
  • 从自我的认识中发现宗教信仰

    同时,他们却没有因此而放弃用心灵去体会、感悟生命。而且享受各种现代物质文明与追求精神方面的圆满往往可以并行不悖的。  吉尔茨(Ceertz)在其对伊斯兰教的研究中,曾这样描述伊斯兰世界的人们面对现代化...

    范丽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1005983760.html
  • 探述三武一宗“灭佛”

    做得最适当、合理的一次,也是最为温和、文明、理性的一次。   分析“三武一宗”四次灭佛,诸帝灭佛各有各的特点:第一次北魏太武帝灭佛是要斩尽杀绝,肉体消灭;第二次北周武帝灭佛是完全取缔、禁绝,并...

    则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1025383808.html
  • 许地山的学术成就与印度文化的联系

    先生的印度情结首先是来自佛教,如前所说,他的童年时代便生活在一个佛教气氛浓厚的环境,青年时代又到过缅甸教书,这不仅使他对佛教产生兴趣,也使他对印度产生兴趣。印度文化对他的吸引力极大,因为印度是一个文明古...

    薛克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505684100.html